新产品测试——口味测试项目

时间:2019-08-23 阅读:48次 | 分享次数:4次


  口味测试是食品、饮料企业最常做的调研类型了,但是,大多数的口味测试调研,更加侧重于评估,对于口味改进的指导相对较小。所谓侧重评估,指的是过于重视产品的“喜欢程度”、“购买意愿”、“各指标喜欢程度”等评价。

  KRIS在前几篇口测的经验介绍中提到了一些理念,本次作为总结,将我们的口测方式,以案例的形式给客户朋友们做一个呈现,所呈现的案例数据已经是虚拟的,不具有任何使用价值,但我们所说的方式和理念,具有参考价值。

KRIS口味测试的核心理念在于:

  不仅是评估,而在于寻找影响口味的关键因素

  提出只改重要指标,不管次要因素的核心思想

  产品的改进以研发人员的视角,考虑到口味调整的负面影响



1、如何看基础的喜欢程度评价?

  KRIS基于大量口味测试项目形成NORM值水平,以9分量表的口味评价体系为例,有一个“40-55-70规律”,即:

口味喜欢程度top3——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低于40%为不及格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介于40%-55%为尚可或较好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介于55%-70%为较好或很好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高于70%为非常好


  因此口味的决策不仅要看相互之间的比较,也要与经验值范围进行比对,口味A属于很好范畴,接近非常好,是比较不错的口味;口味B介于较好与很好之间,可以上市;口味C表现尚可,接近不及格线,不建议上市。

  KRIS公司不主张绝对的NORM指标,比如65.4%。因为均值在统计学中是一个点估计,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判断口味表现好坏是极不科学的,65%就应该毙掉,而66%就可以通过吗?这个逻辑是错误的。


2、如何来识别口味指标的重要性?

  口味测试与其他产品元素测试不同,必须定位并优化哪些真正影响整体口味评价的指标。

  首先,口味体验是一个“此消彼长”的过程:比如红豆奶茶的红豆味表现可能比奶味和茶味更加关键,大家体验到的是红豆味,甚至已经喝不出奶味了;其次,口味改进是一个“牵一发动全身”的过程:虽然消费者反映奶味略淡,但一旦增加奶味,可能反而影响了红豆味的表现,导致整体产品表现还不如调整前。

  因此,口味的评价和优化,必须形成以下思维:定位重要且可感知的指标,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和改进

  重要性单个指标与总体喜欢程度的相关性,这个指标与总体喜欢程度相关性越高,即越重要。比如消费者对茶味的喜欢程度低,对产品总体的喜欢程度却较高,就说明茶味的评价对总体并未产生影响,茶味就不是很重要。

(重要性=指标与总体喜欢程度的相关系数,越接近1,代表重要性越高)

  可感知性:消费者在品尝产品时,是否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这个指标,比如消费者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水果味,而感受不到酸味,那么企业在调整产品的时候,就应该更注重水果味的表现

  特殊情况,如果出现茶味很重要,但感受不明显的情况,那么企业就需要警觉,产品需要让茶味更加突出

3、如何优化口味?

  口味的调整和优化并不简单,因此研究公司必须拥有研发思维,要清楚研发人员在口味调整过程中遇到的痛点。因为口味是调配的,正因为这个“调”和“配”,因此并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,可能因为增加了一点点的甜味,反而破坏了整个产品的清爽感,每一个调整都意味着其他指标也会受到牵连。

  因此,我们在给研发人员建议的时候,会优先看要改进的指标是不是重要可感知指标,如果是,那么一定要改,如果不是,则不建议改或可以小幅改。而且我们会提出如果优化某个指标,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。


我要调查网为用户提供:
1、问卷创建(问卷的快速、便捷、专业的创建);
2、数据收集(多渠道的答卷发布、分享、收集);
3、调查分析(系统化的分析、专业的数据报表服务);


专业调查,就用51调查网

免费使用